在安徽省岳西縣城,只要提到“珊珊手工鍋巴”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,因為不僅她的鍋巴好吃,關鍵是她的創業勵志故事家喻戶曉。沒錯,幾年前還在外地打工的儲珊珊連自己也沒有想到,一個柔弱女子變身“女漢子”從街頭吆喝賣鍋巴開始創業,并最終成為當地曉有名氣的創業“明星”。
儲珊珊初中畢業后來到浙江臺州一家咖啡廳做服務員,后來到了另一家酒店做營銷經理,工資雖然不算太高,但對于她一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女孩子來說也已很知足了。就在她上班的地方因為姻緣巧合,她認識了來自河南南陽的現在老公,兩個人同在酒店工作,日久生情,最后結成連理。
當儲珊珊發現自己懷孕后便辭掉工作來到公婆家調養身體,但由于兩地習俗相差甚遠,在飲食上更是不習慣,沒有辦法,她只身回到了老家安徽岳西,3歲時父母離異后從小就在奶奶身邊長大的儲珊珊深得奶奶疼愛。
一次儲珊珊去奶奶家玩,奶奶正好在家煮糯米飯,在當地都有一個習慣,只要煮糯米飯,肯定會焙一鍋鍋巴出來,由于孕期的反應強烈,儲珊珊對吃什么都特別的挑剔,但唯有這次去奶奶家看到鍋里的鍋巴時特別想吃,知孫女莫奶奶。
奶奶其實是最了解儲珊珊了,她知道孫女來肯定想吃她小時候常吃的鍋巴,果然沒錯,儲珊珊差點沒把奶奶家鍋里的鍋巴吃個底朝天,吃完鍋巴后,儲珊珊突然萌生一個問題,今天是在奶奶家吃到了鍋巴,如果明天還想吃怎么辦?總不能天天讓奶奶給自己做吧?
雖然街上有賣的,但這些鍋巴是沒辦法和奶奶手工做的相比較,唯一可能的就是自己學會做,這樣就可以不用讓奶奶給自己做了,自己想做就做,想吃就吃,儲珊珊剛把想法說出來,奶奶就立即滿口答應,其實奶奶也很想讓這門手藝有人傳承下去,既然儲珊珊想學,那就托盤教給她好了。聰明好學的儲珊珊在奶奶的簡單點撥下就意領神會了。
回到當時租住的房子里,儲珊珊按照奶奶所教的,買回來糯米和綠豆,還有咸肉等配料,就開始一步步操作起來,不是自己夸自己,儲珊珊第一次單獨嘗試做鍋巴就非常的成功,超出了自己的想像,還以為一次不行再來一次,結果第一鍋鍋巴出來拿給左右鄰居品嘗后都說非常好吃。都說孕婦很挑嘴,但老是吃鍋巴肯定是不行,可一次做了許多鍋巴又吃不掉怎么辦?
儲珊珊就會用袋子裝好將口扎實放著,說來也巧,左右鄰居的孩子來她家串門品嘗了儲珊珊的鍋巴后,回到家就問自己的媽媽還能不能再吃到儲珊珊阿姨做的鍋巴,可是孩子的媽媽又不好意思經常去她家要鍋巴吃,正在左右為難時,孩子的一句話給當媽的提了一個醒說,媽媽要不咱去阿姨家買一些鍋巴來吃吧。
孩子這么一說,當媽的覺得也有道理,于是,就再次敲開儲珊珊家的門問道,可不可以賣一點鍋巴給她們讓孩子吃。儲珊珊當時也沒有想到要賣給她們,就說家里有拿去吃就是了。但這些鄰居卻說啥也不干,非得給錢才行,實在拗不過她們,儲珊珊第一次把自己做的鍋巴當成商品賣給她們了。通過這件事后,儲珊珊實然腦海里產生了一種想法,既然孩子們喜歡吃她做的鍋巴,那就證明這個是鍋巴還是有市場的。
如果可以的話,何不把鍋巴打造成一種地方特色美食來做呢?和正在家陪她待產的老公一番商量后,兩個80后的小夫妻當即立斷做出決定,就以手工鍋巴為突破口開始做市場。于是,已經懷孕幾個月的儲珊珊挺著大肚子和老公開始了他們創業之路。
雖然鍋巴很快做了出來,口味和質量肯定是沒得說,但由于沒有品牌效應,很多人是不知道的,為了拓展市場,儲珊珊搖身一變成了“女漢子”,那就是成天挺著大肚子推著自行車開始走街竄巷吆喝賣鍋巴。
想起當年的創業艱辛,儲珊珊仍記憶猶新,記得那是2007年底,也是當年最冷的一個冬天,連續的降雪使得室外溫度降到零下十幾度,人們紛紛躲在家里取暖不出門,但在岳西這個小縣城的大街小巷上,總能看到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吆喝著賣鍋巴,由于儲珊珊的鍋巴適合時下追求健康飲食的需求與口味,每天準備的滿滿一筐鍋巴很快就銷售一空,慢慢地,儲珊珊的鍋巴在縣城里有了名氣。
找她訂貨的人也開始越來越多了,夫妻倆常常是加班加點的趕做手工鍋巴。特別是儲珊珊預產期臨近的頭一天晚上,她還仍堅持在做鍋巴,老公幾次勸說她放下手中活去休息,但她總想著那么多人等著要她的鍋巴,如果不及時起趕做出來,會讓客戶失望的。就這樣,加班到凌晨一點多實在堅持不下去的儲珊珊才回到房間休息,但還沒有休息幾個小時,她感覺自己快要生了,趕緊起床后收拾嬰兒衣服打的去醫院。
而醫院的醫生問她的家人怎么沒有陪同時,她淡然的說自己一個人就可以了。其實這個時候她的老公還在挨個給客戶送鍋巴呢!回想起當初的艱苦創業經歷,仿佛像放電影一樣在儲珊珊眼前一幕幕呈現,古語說的好,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。如今的儲珊珊經歷了幾年的創業艱辛后,已然將“珊珊手工鍋巴”做成了一個當地特色休閑美食品牌。
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加工生產車間和產品研發與品鑒中心,成為當地青年創業的學習楷模,而她的“珊珊手工鍋巴”無論是線下還線上銷售都是非?;鸨?,一年產值都在兩百多萬元以上,真正實現了“女漢子”創業成功的人生逆襲。關注人間冷暖,溫暖你我。更多精彩圖片故事,請關注百家號:八百里皖江。